“我出生于1935年6月,家乡在天津。1957年,22岁的我从沈阳冶金机械专科学校毕业后,来到当时的安徽省农具机械研究所(现为合肥市高压开关厂)担任车间主任,在1966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虽然我已经退休多年,但我还想为大家做点什么。在包公街道包河社区,我是一名理论政策义务宣讲,是政策宣讲的‘传声筒’,2014年,我荣获了由中宣部颁发的‘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称号。对我而言,只要我还有能力,就会继续以一名老党员的身份,为社区发光发热。”家住包公街道包河社区的89岁老党员、合肥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杨泽田老人这样向笔者说道。
杨泽田老人的一儿一女都是大学毕业,当时厂里的人很是羡慕,经常向杨老请教传授教育孩子的方法,杨老自己也觉得,孩子教育得好,关键要多管理。社区里,不少家长反映暑期放假孩子没人管。2004年包河社区开设党员认领公益岗位,恰恰在这个时候,杨老从心里认识到他可以通过发挥自己教育的特长来发挥余热,于是杨老认领了“教育培养”岗。他说:“暑期我来管孩子们!” 杨老就此成立了“包河社区泽田心灵驿站”,招收对象主要是整个包河社区辖区的小学生,也包括慕名而来打工父母的留守儿童,来者不拒。暑期每天上午都上课,别人收钱,他却分文不收。
课程不仅有文化科目辅导,还有思想品德、国学内容。杨老不仅教给孩子们传统的国学思想,还有与时俱进的“主旋律”教育,如公民道德教育、八荣八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朱子家训等等。杨泽田老人平时很爱看书读报,订了十几份报纸,有好的素材他就会及时摘抄或者剪切下来以备上课之需。他创新性地用生动的语言和事例,深入浅出地以故事的形式给孩子们讲课,不仅教会孩子们学会知识,而且还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
一次社区研讨会上,杨老呼吁:“众人拾柴火焰高,有自愿加入的同仁欢迎到“泽田心灵驿站”来任课!”通过广泛链接辖区教育资源,“泽田心灵驿站”的师资力量越来越丰富,社区书画院的书画老师加入了,工大的书法老师康振民、国画梁大同老先生也加入了,这样每个学期都有至少五六个老师任课,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和更多教育志愿者也给这个大家庭中注入了新鲜血液;在社区积极培育和扶持下,授课课程也更加丰富了,增设了书法、绘画、象棋、少儿英语等课程,有的课程还融入游戏环节,寓教于乐。迎合了当前教育的种种需要,课程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暑假,平日周末、放学之后,孩子们都可以来社区学习。现如今,泽田心灵驿站已成功举办了20期,每一次如约相至,辖区居民家长和孩子们都好评如潮,泽田心灵驿站也办的更加如火如荼……
杨老除了积极关心下一代,传授知识、培育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他还积极为辖区党员义务宣讲党的理论政策。1995年退休后,杨泽田在包公街道包河社区主动担当理论政策义务宣讲员,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充分发挥“光”和“热”,当好政策宣讲的“传声筒”、社区居民的“回音壁”、邻里纠纷的“润滑剂”。为表彰这位企退老党员“退休不褪色”、无私奉献社区的优秀事迹,时任包公街道宣传委员的唐委员找来媒体对杨老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后又经包河区委宣传部向上逐级申报,2014年,杨泽田荣获由中宣部颁发的“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称号。这一荣誉沉甸甸的,来之不易。杨老当时是全安徽的唯一,全国也不超过4名。在此之后,关于杨老的宣传报道开始变得铺天盖地起来,大家都知晓了这位企退老党员无私奉献在社区的事迹,这弘扬了社会的正能量,产生了积极正面的宣传效果。
荣誉有了,出镜多了,但杨老的心一直挂在党员群众和孩子们身上。虽然年事已高,但每次暑期来临前,杨泽田依然给孩子们精心准备着德育课,期待着和孩子们的相见,杨老也经常向社区党委表示,只要有需要,宣讲也好,讲课也好,他都会积极响应,认真准备。他以实际行动表示着一名老党员对党的绝对忠诚,彰显着一名优秀党员那坚定纯洁而富有力量的党性!
(包河社区关工委 高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