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李波已经82岁。1958年在安徽省寿县应征入伍,从军三年后转业。“三年军旅生涯,最难熬的其实是入伍前半年。”李波说,因为从来没有经历过军旅生活,所以一开始他并不适应早起晚睡高强度训练生活。
谈及参军的原因时,老人回答道:“青年时代的我们总归是有一腔热血的,参军是为了保卫国家。”于是,17岁那年,他怀着报效祖国的热忱和决心参军。
20世纪中叶,无论是军队还是城市,都没有今天这样完善的保障体系。在军营里,由于祖国正处于社会大建设艰难起步的时间段,士兵们的衣食住行条件一般,但并不影响他们乐观的心态。尽管日常训练的压力很大,尽管一次次汗水浸透了他们的军装,但士兵们的内心依旧乐观开朗,他们会在训练后一起阅读党章和手册,在吃饭前一起唱军歌,互相鼓励对方。
提及值得当做传家宝的物件,李波从柜子里颤巍地拿出了“五好战士”荣誉证书、“入党五十周年纪念章”,回忆起获得的荣誉,最让他难忘的是,他两次被所在营授予“五好战士”的荣誉。被评为“五好”的士兵,由军区政治机关、兵役、兵役及以上级别的政治机关颁发证书和勋章。被授予“五好兵”称号的军人,通常素质优良,军事教育水平高。五好战士的标准是:良好的政治思想、良好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军事技能、良好的任务完成度和良好的体育锻炼。
从新兵到班长,李波三年的军旅生涯,一路接受考验,一路成长。1971年1月,他选择光荣退伍,转业归乡。但在面对部队的安排,李波毫不犹豫地听从党的号召,投身于西部大建设中,在西北军工单位生产坦克发动机,在西北军工单位工作两年的李波,面对于父母年事已高,需要照顾,他留下不舍的泪水,转到合肥矿铁工厂工作,直到退休。
“军旅生活锤炼了我的坚毅品质,我要以军人的意志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别人需要帮忙,我就关心他,帮帮他。” 退休后李波住在海伦堡公寓2栋1201室,积极参与配合社区开展的多项活动,为辖区青少年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积极引导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区工作人员入户采集信息不被理解时,他总是帮助解决矛盾,让居民相信工作人员最终将信息采集完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做好一名社区志愿者,不忘初心,传播正能量,为社区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一次退役军人主题活动宣讲中,李波表示他见证了国家的变迁与发展,他对辖区的青年送上寄语:“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寄语,‘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的你们,更加应该朝气蓬勃、锐意进取。无论做什么,都要有吃苦耐劳的决心。无论你是军人、医生、教师、社区工作者,还是社会中的任何角色,你都必须对那个角色有责任感。任何行业、任何岗位都很重要,都值得努力。在过去,学习是一件非常珍贵的事情。今天的年轻人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科技水平,保卫国家。不要忘记前人的努力。”
红色“五好战士”奖章、“入党五十周年纪念章”亦如那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记录着李波前半生光荣奋斗和为民奉献的历史和记忆。这段难忘的历史记忆照亮了李波的生命,也将照亮了二十一世纪的青年。